劉賢回到書房,坐在桌前寫寫畫畫,間或停下筆來思索。終於,劉賢停下筆來,帶着寫好的東西找到劉度,父子二人又商議了好大一會。
翌日,劉賢醒來感覺神清氣爽,於是想試一下身體恢復狀況。來到府中演武場,劉賢先是打了一通拳熱身,又拿起武器。劉賢的武器卻是一支長槊!
標準制式槊長一丈八,漢制一尺約為23厘米,一丈為10尺,230厘米,一丈八尺約為414厘米,槊鋒二尺三寸,全重三十斤。漢斤一斤約為250克,30漢斤即為7.5千克15斤。
劉賢舞了一會,卻覺得氣力有所不濟。「還是沒有完全恢復啊。」
休息片刻,劉賢接過侍衛遞過來的弓箭,對着八十步外的箭靶連續射出三箭,卻有兩箭命中!
劉賢練武天賦尚可,尤其臂力出眾,滿十八歲後能拉開兩石強弓。邢義也曾感嘆劉賢弓箭之技勝過自己!
只是劉賢力氣並未完全長成,兩石弓射兩箭已是極限,再多則手臂酸麻,準頭力度已是不夠,所以平時多用一石五的角弓。
演練完畢,侍衛牽來一匹黑馬。這馬是邢義專門為劉賢挑選,乃重金自西域購來的良種大宛馬,是劉度給劉賢十八歲成年的禮物。
邢義擅馬術,也懂相馬,劉賢的馬術也是邢義所教。
劉賢與劉度策馬出城,直奔城外郡兵大營。
邢義與潘濬已在大營等候。此時邢義正在營內焦頭爛額!
原來昨日邢義回營後立即召集屬下將官商議出兵武陵之事,沒成想各營軍官皆是面有難色,推諉不出!
邢義一腔熱情化為怒火,挨個大罵一頓。但一夜過去大家還是扯皮,不肯出戰!
劉賢對這個情況並不意外。這正是昨夜他思慮計劃之事。
「邢將軍可知軍士為何不願出戰?」
「零陵郡兵皆為役兵,且安逸已久,未真正經歷戰事!且此去武陵路途遙遠,辛勞不說,還很危險,蠻兵兇猛,將士對蠻兵作戰心中沒底!」
劉賢點頭稱是。漢朝規定,每個成年男子一生都要服兵役兩年。兵役是免費的,只管一日兩餐,卻沒有軍餉。
零陵郡兵便是這種役兵。沒有軍餉,沒有獎賞,這種情況下讓他們去武陵搏命作戰,他們的確不會願意!
孫子兵法有雲,「令民與上同意,可與之死,可與之生,而不畏也」。
劉賢有心建強軍,這士兵厭戰之心是首先要解決的!士兵戰意不足,便不能上下同心,即使他們勉強上陣,也一定不會拚命,遇到強敵必然一觸即潰!
劉賢熟讀兵書,這些道理自然懂得。
「那麼邢將軍打算怎麼做?」
「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。我是先禮後兵,軟的不行便來硬的!管他願不願意,一旦下令出兵,膽敢違抗者定斬不饒!」
劉賢點頭。治軍之道須用重典,尤其是戰時。如今時間緊迫,這大棒是一定要敲的!
「慈不掌兵,邢將軍所言極是!除此之外,我還有其它想法。世人皆喜名利,我們當在名利二字上做些文章!」
「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我與父親商議拿出重金,此次出戰對有功者當給予重賞,以利誘之,另對作戰表現優異者授其功名,以軍中官位誘之!」
漢代軍隊,軍中以伍、什、隊、屯、曲、部、營、軍為編。
五人一伍5人設伍長,二伍一什10人設什長,五什一隊50人設隊率,二隊為屯100人設屯長,二屯為曲200人設軍侯,二曲為部400人設軍司馬,五部為營2000人設都尉,二營為軍4000人設校尉。
普通役兵沒有軍餉,但自伍長開始,便有少量軍餉,每升一級,將官的俸祿待遇都有不小的增加。
軍中等級森嚴,升級卻不是容易的事情!
「官位?可是現在軍中各級職位都是有人在位啊!」
「不一定吧,」劉賢森然道:「會不會有人陣亡?會不會有不力者被臨陣撤職?!」
「現有各級將領大多未經戰事,其統軍、作戰能力未經考驗!我認為一支強軍,帶兵者一定是勇猛善戰者!所以此次出兵,以戰事表現核查各級將官之任職資格。」
「對於你所頭痛的推諉不出者,直接免職!再有畏敵怯戰者,殺無赦!」
「啊!」邢義看向劉賢,突然語塞。
從昨天開始,邢義對劉賢的感覺一再變化。之前那個謙謙君子似的賢公子,現在又給他全然不同的感覺!
邢義錯愕瞬間即恢復正常,說:「便聽公子的安排!」
邢義又一次表現出從諫如流的品性,這讓劉賢非常滿意,看來上將邢義也不簡單。
之前劉賢還怕自己插手軍中事務而為邢義所惡,現在看來卻是沒有。
其實作為零陵第一大將的邢義是有幾分傲氣的,但他表面粗豪,內心卻極有城府!
自昨日聽聞劉賢所言,已是折服其見識,劉賢的想法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認知。今日劉賢提出的名利相誘的辦法也能很好的解決他苦惱的問題!
所以劉賢插手軍務他並不反感,只是對劉賢的突然轉變感覺意外:怎麼就變得如此睿智果斷!
劉度、劉賢、邢義、潘濬四人商議半天,對各種獎懲條例細緻議定,邢義召集營中各級軍官來大帳議事。眾將官到齊,邢義將議定的獎懲規則一一公布:
所有出戰士兵皆獎五銖錢兩貫!
殺敵一人賞錢十貫!
殺敵各級首領賞錢十五貫!
殺敵皆有軍功,累積軍功可直接升職!
戰時傷殘者,按照傷殘程度給予撫恤,最高獎良田十畝!
陣亡者家屬撫恤十貫,另有良田十畝,耕牛一頭!
凡抗拒徵召出征者,軍官直接免職,兵士剝奪其田地,驅逐出零陵之境!
凡行軍與臨陣逃脫者,立斬,並剝奪其田地,家人驅逐出零陵境!
。。。。。。
當時零陵物價,一貫五銖錢可買稻米五石,一頭耕牛價值五到八貫,一畝膏腴良田價值十貫,一處普通房宅二十貫。殺敵一人獲十貫,可買稻米五十石!
在漢末,農耕技術迅速發展,耕牛成為農民最重要的生產物資。
不過耕牛並不是每戶農民都能養的起,因為牛的價錢頗高,而且養牛需要精飼料,如果不給牛**飼料,牛會掉膘,沒有力氣。
所謂精飼料,便是穀物、豆類子實。此時,百姓溫飽都是問題,所以養牛就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!
即便如此,獎勵一頭耕牛的獎勵依然讓人眼熱——即使養不起,也可以賣了換錢啊!
土地與耕牛是農民最熱切的財富,有地有牛,就可以安居樂業。所以以上獎勵對於家中困頓的役兵來說可謂豐厚!
獎懲令一出,底下將官一片嘩然!此次獎懲前所未有,無論是獎勵之重還是懲罰之重。
「肅靜!」邢義粗着嗓子喝到,「爾等無須多想!此次我零陵軍出兵已是定局,各位要清楚太守大人必勝之決心!」
眾將官此時已然清楚當下的局勢,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,服從命令能獲得重賞,而抗拒卻必然得到嚴懲。於是便不再猶豫,紛紛抱拳:「我等必將全力征戰,以報太守厚待之恩!」
將官回營各自動員。郡兵家庭生活困苦,聽聞此次出征有豐厚獎勵,原本不想去武陵賣命的士兵驟然心動!
將官散去之後,劉度問道:「不知徵召多少兵士?」
邢義道:「此次共出兵abc 人,其中戰兵二千四百人,可人人披甲。另有輜重兵六百人。」
潘濬補充道:「到達武陵後由當地供應軍糧,故輜重兵只用二成,如此六百人足夠!」
糧草、帳篷、器具等都需要輜重隊伍運輸,一般輜重兵在軍隊中占的比例為二成至三成,具體視運載物資多少、路程遠近、行軍天數等情況而定。
隨後眾人又商議行軍路線。零陵郡北、西、南三面環山,零陵與武陵之間有雪峰山相隔。最後議定自零陵向東取道零祁盆地至衡陽,在衡陽匯合桂陽軍,後通過湘水乘船至長沙,再與長沙軍合兵後去武陵。
自零陵至衡陽也有水路可通,但劉賢堅持走陸路,因為他要看看零陵軍的行軍能力。
商議已定,劉度派人去長沙聯絡。隨後幾日,劉賢一直呆在府中。
以前劉賢對行軍打仗之事並不十分關心,現在卻要惡補各種知識!
書架上的各種兵書翻了個遍,以前有些看不進去的那些枯燥的內容,現在卻看得津津有味。
《孫子兵法》、《齊孫子》、《尉繚子》、《六韜》、《司馬法》等著名兵書劉賢都翻了一遍,現在算是囫圇吞棗,等在實戰中再慢慢融會貫通。
看書累了劉賢就至演武場與侍衛對打一番。